您好!欢迎访问财经观察网,财经观察,事无巨细!

「非标高潜城市 · 野生对话」北京首站圆满落幕

资讯

2025年9月6日,由非标商业主理人发展大会发起的非标高潜城市·野生对话在望京V-HUB正式启幕。本次活动以“北京的共情与融合”为主题,聚焦北京非标商业的实践与创新。通过1场城市游学考察,4场主题演讲,2场圆桌分享,1场深度交流晚宴,共同探讨非标高潜城市的另一种可能,实现一场“在地文化”的思维盛宴。

1场城市游学考察

9月6日上午,在微型城市巡游的环节中,非标高潜项目组邀请了首站城市观察学者夏凡,与超过20位在地实践者、品牌主理人实地探访了郎园Station。

郎园Station融合了工业遗存、文化创意、自然生态与潮流消费,属于北京的城市更新典范。城市考察以此为切入口,对北京的独特气质展开深入剖析,探访其具有独特性、设计感和体验性的非标商业品牌,体会北京城市旧址空间的再开发创新可能,学习商业和产业的设计分布逻辑。游学后,资深专家共同围坐探讨,北京为什么能够被选择为“非标高潜城市”?在北京做非标商业,在各地做非标商业,有什么区别和相似之处。

4场主题演讲

本场活动的核心环节“主题演讲”,共邀请4位深耕非标商业领域,分别来自媒体、烘焙、餐饮、精酿品牌类目的资深主理人。关于如何找到属于北京这座城市独特的非标土壤,他们在大会现场,率先给出了他们的思考方向。

非标商业主理人大会创始发起人桑花花女士表示,无论谈主理人还是非标,本质上都是谈商业,谈的是人和商业的关系,谈人和商业的关系又在谈论何为良好生活;Cycle & Cycle 联合创始人Tom阐述了面对烘焙红海,为客户提供情绪价值对打开市场至关重要;几里建筑创始合伙人齐帆认为非标商业的核心不是物理建构,而是用场景激活情绪;北平机器创始人李威通过精酿酒吧摊煎饼,黏合了行业、城市、品牌和文化的综合表达,使之成为商业逻辑与市场判断的交汇点。

本次活动论坛的四场核心演讲,共同指向非标商业发展的两大实践关键词:情绪与共生。共识已然达成:非标商业的成功不再仅限于空间,更源于能否精准触达情绪,并以此为核心,构建一个包容、可持续且能自我进化的良性生态系统。

2场圆桌分享

主题演讲后,另设有圆桌分享环节。八位非标商业不同领域的资深专家,根据其所在地,分为两场圆桌:北京圆桌和城市圆桌。

北京圆桌围绕主理人如何在北京的盒子商业里培育新邻里关系,展开热烈讨论。彭浩然认为做邻里关系,首先要让场子盈利;塞米认为北京是适合纵深地去做小众类目的城市;张一芃表示邻里关系是土壤,产品是种子,需着眼其共存关系;索珊表示,主理人和非标商业应在困境中保持初心,坚持自我。

城市圆桌讨论的主题是非标商业的独特性能否被“复制”。胡冰分享其商业模式是基于空间和产品打造的一个场景化的产品;王天墨表示其独特性内核是自我忠诚和自我挖掘;武赫认为存在一个成本与感性平衡的过程,保持尝试始终是必须的;赵海表示更注重凝聚一代年轻人在家乡发光发热。

两场圆桌分享共同体现了,非标商业需结合城市在地基因,创造良好的共生生态,在主理人的感性与理性间谋求平衡,实现理念与效益的统一。

1场深度交流晚宴

活动特别设立了小型晚宴。由姚珂脱口秀开场,活动参与人员放下身份标签与角色设限,回顾主题分享,探讨未来合作空间,在松弛的关系场中生成深度的思想碰撞与真实的链接感。

2025年非标高潜城市·野生对话在北京的成功举办,为非标商业提供了新的城市提案。非标高潜城市,以城市为眼,使独特的城市气质和丰富的想象空间,成为各地主理人的焦点。本次活动既是一次非标行业前沿思想的集中呈现,也是一次多地实践成果的汇聚式分享。它超越了传统论坛的局限,通过沉浸式游学、主题演讲与圆桌分享和晚宴交流,充分打破沟通壁垒,为参与者带来了多维度的启发,为非标商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