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财经观察网,财经观察,事无巨细!

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湾区对话:“商业向善”启新程,共建可持续发展协同生态

资讯

10月28日,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简称“社投盟”)主办的“2025 湾区可持续绿色金融论坛”于深圳国际低碳城盛大启幕。

本次论坛以“金融向绿,世界同行”为主题,广泛邀请政府代表、行业领袖、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出席,并联合合作伙伴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中国高端时装品牌 ELLASSAY 歌力思及同名男装品牌 ELLASSAY HOMME 歌力思男装、盟浪可持续数字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媒体新浪财经、中国基金报、全景网、首席访谈,支持单位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深圳市社会组织总会、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华南环境及安全管理协会,与社投盟会员及各界盟友共创共享,为湾区乃至全国的双碳转型注入新动能。

“商业向善,可持续金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对话,全球报告倡议组织 GRI 前董事、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可持续发展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吕建中作为主持嘉宾,邀请到达实智能联合创始人、广东省节能工作先进个人吕枫 ,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可持续发展部经理冯文远,上海优也信息科技董事长&创始人傅源,ACCA中国政策及洞察部门总监陈正洁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与行业机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其领域的可持续金融实践、绿色转型案例及生态协同经验,并结合全链条方法探讨了如何有效使可持续金融真正落地并产生价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启示与方向。

图|湾区对话一

从理念到落地:绿色金融的实践价值

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进程中,绿色金融正成为连接资本与产业的重要纽带。吕建中指出,可持续金融正逐步成为驱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将 ESG 因素纳入金融决策体系,金融机构不仅能为企业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更能促进企业在环境与治理绩效上的全面提升。

谈及绿色金融的落地经验,吕枫率先分享了企业的探索之路。达实智能于 2008 年起与兴业银行合作开展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获得低利率、长期限的绿色贷款,为节能改造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公司自建的“达实智能大厦”成为深圳首个以建筑为碳核查边界实现碳中和的地标建筑,也离不开平安银行的绿色信贷支持。“绿色金融的意义,在于它不是一次性的融资工具,而是伴随企业成长的助推器。”吕枫总结道,正是由于金融支持与企业场景的深度结合,才能使绿色理念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可持续金融不仅是企业融资工具,更是提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冯文远从产业链角度进一步延伸话题,他提到,晶科能源通过完善 ESG 披露、构建供应链可追溯体系,与多边金融机构展开合作。“我们希望让金融‘听懂’技术,让银行把光伏设备识别为绿色资产,从而实现融资效率的提升。”冯文远说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就像一场“双向翻译”——技术需要被金融理解,金融也要成为产业创新的伙伴。

沿着“技术与金融如何更好结合”这一话题,傅源指出,绿色金融要想真正避免“漂绿”,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验证的数据基础之上。优也通过能源数据智能分析,帮助高耗能企业量化节能降碳成果,为银行提供可靠的绿色绩效依据。“绿色金融不只是发放贷款,而是要支持那些能够带来真实碳减排的过程。”

陈正洁则从会计与金融视角出发,提出企业的可持续行动要能“被看见、被衡量、被投资者理解”。他认为,会计和金融是可持续转型的“双翼”,目前,ACCA 正通过标准、培训与披露指引,帮助企业把 ESG 理念落地为可度量的财务语言。“我们既是企业和投资人之间的翻译官,也是可持续金融的‘语言工程师’。”

从落地到协同:金融如何与产业共振

绿色金融不仅推动企业自身发展,也带动了行业的整体进步。“规划—实施—协同—深耕”为可持续金融的重要路径。如何在这一过程中科学规划、有效实施,并与生态各方协同推进,让绿色金融真正落地、创造价值,成为嘉宾们聚焦探讨的核心议题。

冯文远指出,绿色资产的识别不应停留在报告层面,而要回归到实际。光伏产业链条长、资金流复杂,融资过程往往因信息不对称而受阻。他呼吁建立一个跨界沟通机制,统一“语言”,让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能及时了解最新技术与市场动态。只有打通产业和金融的信息壁垒,绿色金融的活力才能真正释放。

顺着这一观点,吕枫从实践出发,以“企业成长三部曲”为例——降本增效解决生存问题、增收创利积蓄成长动力、风险管控形成可持续竞争力。指出企业若要获得持续的金融支持,不仅要懂产业,更需以长期信任为基础。吕建中进一步将其概括为“温饱、健康、长寿”的企业成长逻辑,用以诠释可持续金融为企业带来的价值。

傅源接着指出,绿色金融的落实需要企业自身“能算账,会算数”,数据是联通产融两端的桥梁。她认为,节能减碳,更重要的是降低能源成本,当节碳成果与降本效益形成可量化的财务数据指标后,绿色金融才能形成正向循环。当绿色投资不仅有环境效益,更有坚实的商业回报时,企业才能真正做到高质量发展。

协同的本质是共识。陈正洁从第三方行业协会的角度出发,指出要实现金融与产业的同频共振,首先要统一标准,建立跨部门的可持续度量体系;其次,企业管理层要把 ESG 纳入核心战略,“CEO 必须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责任人”;第三,要主动对接国际标准,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讲好自己的可持续故事。“协同不只是资源的整合,更是认知的统一。”

共识与展望:以认知、数据与共同“语言”驱动未来

在深入的交流与思想碰撞之后,对话逐步凝聚出共识——推动可持续金融与产业融合,是构建绿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必由之路。这不仅关乎理念创新,更是认知深化与行动落实的过程,唯有通过持续的跨行业交流与认知共建,才能在企业、产业乃至社会层面形成合力,推动可持续金融真正融入经济发展的主线。

可持续金融实践需更加聚焦“解决关键核心问题”,将绿色金融融入企业运营核心,利用数据来联通产融两端,打通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壁垒,构建起“金融—碳—企业”的闭环,使绿色金融的逻辑更可视、更可衡量、更可落地。同时,跨界合作中“语言”同样关键。让金融懂企业、让碳懂产业、让企业理解金融,是实现体系协同的必要前提。

标签: